第一章:破碎的家
四岁那年,我家就碎了。
其实那天的情景,我只记得些零零碎碎的片段,但一些声音和画面,却像刀子一样刻在脑子里。母亲抱着刚出生的妹妹,转身走出了家门。她的背影很急,像是在逃,只有一句话丢给我:“听话,妈妈很快回来。”
门关上的那一刻,家里的世界就安静了。父亲站在门口,掏出烟点了一根,没吭声。他低头看着地板,烟灰一截一截落下来,好像地板比我更需要他关心。
后来我才知道,那天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。从那以后,母亲带着妹妹去了别的城市,父亲远走打工,剩下我一个人,被丢来丢去。
我从小就是个“轮养”的孩子。
每过两年,家就换一次。大姑、大伯、二舅,谁有空就接我去住。谁也不拒绝,但也没人太上心。
“这孩子咋还那么瘦?”
“能吃饱就不错了。”
这是我刚到大姑家时,隔壁婶子来看我的对话。瘦小的我站在墙角,脚上穿着破布鞋,不知道是该笑,还是该躲开。大姑拍了拍我的头:“听话点,别闹。”
我很听话,不吵也不闹。其实,我知道他们不是真嫌我麻烦,只是他们有自己的事儿忙。大姑白天上班,晚上回家累得直叹气。她会顺手给我一块饼,说:“吃了早点睡,明天自己去上学。”
从大姑家到学校的路不算远,可是那条路我总觉得特别长。冬天的早晨冷得人手疼,我揣着两颗玉米饼,跑到教室。老师讲课时,我在角落里咬一口饼,心里想着:这算家吗?
后来我到了大伯家。
大伯家在四川的一个山村,房子建在山腰上,推开窗就是大片的茶田。刚去的头几天,我觉得新鲜,每天蹲在院子里看狗追鸡。大伯偶尔会停下锄头,跟我摆两句:“去,帮婶婶挑点水。”
婶婶很能干,田里的活一把抓,家里也是一手操持。她对我也不错,就是忙起来经常忘了我的存在。有时候晚饭桌上多了个我,她才猛然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