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过去,卫八处士的孩子们渐渐长大。他们有的开始帮着父亲干农活,稚嫩的双手也渐渐变得粗糙有力;有的则跟着村里的私塾先生学习识字,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。卫八处士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,心中感到无比欣慰,那欣慰如同春日里盛开的花朵,在心中绽放。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走出这个小村庄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过上更好的生活,不再像他一样,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。
然而,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。就在孩子们逐渐长大成人的时候,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袭击了这个村庄。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,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幕布遮住,没有一丝水汽。田地干裂,土地干裂出一道道狰狞的口子,像一张张绝望呼喊的嘴。卫八处士望着自家那片毫无生机的农田,满心都是无力感。他无数次在夜里跪在干涸的土地上,向着苍天祈求降雨,额头磕破了,血渗进干裂的土里,却依旧唤不来一丝湿润。
村子里的人都陷入了绝境,饥饿像恶魔般肆虐。孩子们饿得哭闹声越来越微弱,大人们也面黄肌瘦,脚步虚浮。卫八处士家中的存粮早已见底,每天只能煮些野菜汤勉强维持。他看着孩子们日渐消瘦的脸庞,心如刀绞,却毫无办法。
而此时的杜甫,正在遥远的城市中为这场旱灾忧心忡忡。他穿梭在大街小巷,向那些达官贵人、富商巨贾诉说着灾区百姓的惨状,希望他们能伸出援手。可大多数人都冷漠地摇头,自顾自地享受着奢靡生活,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。
杜甫又气又急,却不肯放弃。他想起与卫八处士重逢的那个温暖夜晚,那是他在黑暗中前行的动力。他知道,自己必须为受灾百姓做点什么。于是,他日夜挥笔,写下一首首饱含血泪的诗,描绘旱灾的惨状:“赤日炎炎似火烧,野田禾稻半枯焦。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” 他希望这些诗能像火种,点燃人们的良知。
这些诗在民间迅速传播开来,一些有良知的小吏